2014年4月22日,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德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共同举办的中德能效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部长加布里尔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德双方政府、专家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
徐绍史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成效,能耗强度持续下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全社会能耗仍将呈刚性增长的态势。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会也不可能放任能源资源无限制地消耗,重复发达国家高消耗、高污染实现工业化的老路。下一步,将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健全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推行市场化节能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徐绍史强调,中国具有巨大的节能环保市场需求,德国在节能环保领域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尖端的产品,具备先进的节能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把中方的市场和德方的技术结合起来,在能效领域实现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形式的务实合作,不仅对促进两国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全球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也将发挥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此次论坛是落实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双方达成的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共识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化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框架下能效合作的具体行动。会议围绕中德能效政策、工业和基础设施以及建筑能效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取得了良好成效。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开展节能成效,提高能效的目标、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也对深化中德能效合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他表示,资源环境约束、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的重大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他肯定了中国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节能减排工作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对于中国提高能效的措施,徐绍史指出,随着工业和城镇化加快和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全社会消耗能耗成为刚性成长的态势,中国不可能放任能源资源无限制消耗,重复高消耗、高污染实现工业化的老路,中国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找到节能降耗与发展经济的合理平衡点,实现“在发展中节能,在节能中发展”,坚定不移把节能理念融入到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化路子。近期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16%、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着力加强以下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快重点领域的节能、健全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推行市场化节能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
徐绍史表示,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需要共同努力。中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持续加大节能力度必将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德国在节能环保领域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尖端产品,拥有先进的节能理念和管理经验,把终端市场和节能市场结合起来,在节能市场实现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务实合作,不仅对促进两国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全球能源利用率,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也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对深化中德能效合作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两国能效政策交流,双方发挥好引领和指导作用,多搭平台增进彼此了解,开展务实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强化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期待两国企业界人士围绕绿色产业,努力建立无障碍市场化关系,加强能效技术交流,加快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三是抓好能效合作备忘录的落实,尽快设计具体合作项目和实施载体,确保备忘录和联合声明落到实处。
最后他表示,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是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世界各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德共同举办中德能效论坛,积极回应世界发展大事,对推动全球范围内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双方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丰富合作形式,为两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美丽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