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是世界地球日,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华人教授张瑞红把垃圾转换成再生能源的项目剪彩正式运行,将她“建造绿色校园,实现零废物”的目标再推进一步。
当天,戴维斯分校在原先的垃圾场、现在的再生能源厌氧发酵厂举行了剪彩仪式。美国国会议员约翰·加拉蒙迪、校长琳达·卡塔希、生物与农业工程系教授张瑞红和清洁世界公司执行长米歇尔·黄等出席。
张瑞红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约10年前,她开始研究快速厌氧发酵技术。现在,这项技术能够很快有效地把餐饮垃圾、动物粪便、实验农场的秸秆、食品加工废弃物以及包装剩下不能回收的废纸等“吃”掉,经过粉碎、装罐,与罐体内的混合菌体发生作用,产生甲烷等生物气体,再进入气轮机产生电。同时,另一部分转换成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回到农田里。
从实验室到与商业公司合作,张瑞红经历研究、测试、模拟3个阶段,最终实现技术创新转化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将垃圾废物变成宝。
2012年,张瑞红、戴维斯分校与校友米歇尔·黄担任执行长的清洁世界公司合作,先后成功运作了两个垃圾处理公司。
22日在校园剪彩的再生能源厌氧发酵厂,是他们合作的第3个项目,也是目前美国最大的、在校园内用固体有机废料经过厌氧发酵后生产生物燃气的系统。
张瑞红告诉记者,“发酵厂每天处理有机垃圾50吨,每天可发电2.2万度,占校园用电的30%,服务学校西区的学生宿舍、教职员工住宅和办公楼。”
发酵厂处理的垃圾不仅来自校园,还有学校所在的戴维斯市及邻近的加州州政府沙加缅度市。
张瑞红的这个项目还实现了减少温室气体的目标。她说,“以前,垃圾进入填埋场,自然产生甲烷气体,如果不收集,散放到大气里就成了很强的温室气体。现在我们把垃圾放在发酵罐内,用甲烷来发电,这部分的温室气体就百分之百减少了。”
张瑞红来自中国内蒙古,先后在东北农业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谈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她表示,希望能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更多领域,将包括人类粪便等所有有机废弃物处理,实现零废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