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昆明市“市民河长”系列活动走进王官、斗南湿地,开展了“随手拍、随手捡、随手护”行动。在两个小时内,30余位“市民河长”代表捡拾湿地内垃圾,并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宣传滇池保护治理。(4月29日《都市时报》)
“市民河长”代表们到王官湿地、斗南湿地捡拾垃圾。在王官湿地捡拾时,他们刚进大门不远处就在草地内发现了不少食品包装袋、矿泉水瓶、啤酒瓶等垃圾,不得不边捡垃圾边感叹:“这里风景那么美,还紧邻滇池水体,随手丢弃的垃圾很容易被风吹进滇池变成污染源,这种行为太不应该了。”到斗南湿地公园捡拾时,也发现绿地、树林里有烟头、瓶子、卫生纸和食品垃圾等,他们一样感慨“市民和游客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随便扔垃圾,污染环境本不应该,而在紧邻滇池水体的王官湿地公园里扔垃圾,就更不应该了,确实说明有些市民和游客的素质有待提高。当“市民河长”代表们听到上述两公园均免费开放,可自开放以来,两个湿地设施毁坏,甚至是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每年管养费用需近1000万元,且全部由昆明滇投公司自筹解决时感到非常惊讶,并呼吁市民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市民到滇池及周边湿地游玩时,除了照片,什么也别留下,除了垃圾,什么也别带走。”
也许是看到扔在地上的垃圾很可能污染滇池感到痛心,又或许是体会到捡拾垃圾的辛苦以及对毁坏、盗窃湿地公园设施的痛恨,当然,也可能兼而有之,“市民河长”代表们才如此呼吁。但无论如何,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就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至于具体怎么做,想当然是留下照片,带走垃圾。
留下照片、带走垃圾应成为每个公民文明出行的标配。如果每个人出门,都能够养成“留下照片,带走垃圾”的文明习惯,所到之处,就不会有垃圾污染环境。可以说,举手之劳就为环保事业作出了贡献。
更重要的是,带走的是垃圾,留下的是文明。对个体而言,保护环境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有时候,前面来玩的游客把垃圾带走了,后面来的看到干干净净的环境,是不忍心乱丢垃圾的。再者,大人带着孩子外出游玩,言传身教,孩子潜移默化从小养成文明习惯,一代代传下去,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就会自然形成。
风景再美,总比不上文明之美,让“留下照片,带走垃圾”成为每个公民文明出行的座右铭。不论我们到公园溜达、风景区欣赏美景还是到公共场所办事,也不论平时还是假期出行,请时刻牢记“留下照片,带走垃圾”八个字,并付诸行动。那么,风景区也好,公共场所也罢,都会因“带走垃圾,留下文明”而更加美丽和舒适。
长按关注微信:atcrrorg
更多精彩内容,有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