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登陆
关闭窗口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资讯 >

商务部新型回收模式系列报道一: 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两网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16-12-23 14:28:21   来源:    浏览次数:

        1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等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他强调,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垃圾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协同发展也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两网协同融合,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有效衔接,能够充分发挥两个系统优势,提高生活垃圾在回收、分拣、处理等环节的运作效率,大幅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率,减少垃圾填埋量。目前,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衔接方面,涌现出的典型回收模式有“基于家政、物业服务的回收福建雪品模式”和“再生资源+垃圾分类市场化探索的南京志达模式”。

 

1-1福建雪品——基于家政、物业服务的新型回收模式 

 

        福建雪品公司的“三网合一绿色回收”模式,是结合公司的业务特点,通过三大业务网络网格化进行可再生资源回收再统一集中处理的模式。

        福建雪品集团借助现代互联网工具和集团线下四家子公司的业务渠道,利用各子公司的营运优势,于2014年建设废品分拣中心,2015年建设学校、社区、商业区的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站,并实施家政服务员入户回收服务,2016年8月探索道路垃圾回收。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入户回收难的问题,降低了回收成本,提高了回收效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

        雪品集团采用低成本三网合一模式进行再生资源绿色回收,辅助以“互联网+”工具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回收,已将触角伸入福州市各社区、学校、商业区、大型集市、企事业单位、市区道路、车站广场等公共区域,通过环保理念宣传、示范运作、提供增值服务等手段扩大了再生资源绿色回收范围,通过资源整合,降低了回收成本,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化。

        雪品集团在进行再生资源绿色回收过程中,垃圾的回收、分拣环节接近零成本运作,同时有效解决了入户回收再生资源难的问题。凭借集团的产业化运作、本地化服务及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雪品集团将不断创新回收模式,整合产业链,推广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的创新模式,极力打造环保社区、美丽榕城,减少垃圾做出积极的贡献。

        福州市有500万常驻人口,150多万户家庭,100多家保洁公司,200多家家政公司,若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创新模式在福州市甚至全国逐步推广,公司收益将整体提升,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通过家政人员上门回收模式和低成本的回收站点营运模式,雪品集团可分别收入62.4万元和12万元。

        雪品集团在实践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人工成本。雪品家政服务人员上门服务时兼顾回收可再生垃圾,各驻点保洁人员在从事保洁等本岗位工作的同时,对可再生利用垃圾进行初步分拣分类,因此基本不产生收购环节的人工费用;(2)回收堆放点免费。驻点保洁网点可兼作资源回收站,无需另外租用场所;(3)部份可回收物品免费。在保洁过程中,有很多单位和家庭把可回收物品免费赠送给员工、公司处理;(4)经营模式创新。相比资源回收的同行,雪品集团有三网合一的平台,因此有天然的优势来运作资源回收;(5)经济效益可观。雪品凯晴公司分拣中心对回收物进行专业化分拣,送到正规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再生,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公司简介

        雪品集团创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公共区域保洁、家政服务、资源回收为一体,多元化服务的综合性服务公司。集团旗下拥有福州凯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福州雪品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福建雪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福州雪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核心企业,在福建顺昌、南平、泉州、厦门、长乐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子公司。目前,雪品集团拥有员工5000多人,产值超过1.6亿元。

        雪品集团旗下的福建雪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股权代码206532)于2015年7月在上海股交中心成功挂牌,福州雪品保洁服务有限公司于2008年导入ISO9001及OSH180001,是同行业中较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并拥有从事相关服务的全部资质。2011年至2015年期间,雪品集团相关企业曾被评为全国保洁行业百强企业、福建省家庭服务业领军企业、福建省家政排前十的龙头企业、福州市清洁协会会长单位;雪品集团分别于2013年、2015年获得了福州市知名商标和福建省著名商标;雪品集团还是商务部典型统计单位、AAA级诚信服务单位。

 

1-2南京志达——垃圾分类市场化创新探索

 

        南京志达通过市场化推动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积分奖励与便民惠民服务相结合,构建了一套系统垃圾处理与分类服务的城市生活垃圾运营系统。

        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由企业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服务,组织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培训活动,引导居民进行物资分类回收,以现代化信息为支撑,将垃圾分类与便民惠民相结合,运营成果与全体居民共享,实现垃圾源头分类,既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也降低了后端处理成本。在推动小区垃圾分类过程中,南京志达采用定时定点开袋分类收集厨余垃圾,采用垃圾换物的形式定期收集可回收垃圾,采用宣传引导和定点兑换结合的形式回收低价值垃圾和有害垃圾。企业自主开发的南京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系统——慧系统,借助互联网思维,助力南京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市场化涉及政府、企业、居民三大主体。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着标准制定易、执行难,工作启动易、巩固难,宣传提倡易、参与难等问题,而政府承担着各类社会服务管理职能,人力、物力有限,分身乏术,单纯依靠政府很难实现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在操作层面的很多具体工作需要专门的队伍进行专业化的运作,采用市场运作是把参与垃圾分类的主体交还给社会、企业及市民,发挥社会的主体作用,政府购买企业服务,监督并考核企业成效,企业负责组织引导居民参与实施、运营垃圾分类全过程,居民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是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者,利用垃圾换物活动,激发了居民投身垃圾分类的热情。市场运作不仅保证了垃圾分类实践过程中的灵活性和长久活力,也保证了垃圾分类的长效性和持续性。

        南京志达的垃圾分类模式率先在尧化落地,并被外界称为“尧化模式”,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垃圾分类试点与推广成效显现,垃圾分类尧化模式已在南京市10个区61个街道160多个小区成功复制,覆盖居民户数达13万户,推动垃圾分类市场化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1.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明显提高

        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以来,小区垃圾分类参与人数逐渐增加,垃圾分类准确率明显提高。以尧化街道为例,南京志达于2014年4月在尧化街道率先落地推行垃圾分类活动,陆续有27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市场化试点,试点覆盖22955户居民,占全街道居民总户数的80%,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分别达到95%、60%、90%,垃圾分类氛围日渐浓厚,居民参与度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成效逐步展现。

        2.规模效益显现,逐步推动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南京志达在南京市采用市场化推动垃圾分类行动,累计分类回收可回收垃圾4265.3吨、厨余垃圾6410.1吨、低价值垃圾464.91吨、有毒有害垃圾2.35吨,回收手机2万余部,实现垃圾减量10675.4吨;分类收集的各类垃圾,全部分类清运、分类处理,尽可能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良性循环。

 

公司简介

        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垃圾分类、打造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全新产业链的环保企业。秉承慧分类、惠生活的环保理念,以践行垃圾分类为使命,致力于构建一套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与综合处理的运营系统------慧分类、惠生活。南京志达以最务实的环保理念,最落地的垃圾分类回收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南京、重庆、四川等多个省市,为政府提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智能回收等全套运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