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双十一”“双十二”火爆落幕,与商品一起如约而至的是各种快递包装箱、包装袋和里面五花八门的填充物。随着网购越来越多,家里的阳台早已放不下这些快递包装了。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按照平均每单快件使用1米长胶带计算,2015年全国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169.85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根据报告统计,2015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快递运单约207亿枚、编织袋约31亿条、塑料袋约82.68亿个、封套约31.05亿个、包装箱约99.22亿个、胶带约169.85亿米、内部缓冲物约29.77亿个。
梳理国内快递领域的包装,主要集中在快递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包装箱、胶带以及内部缓冲物七大类。使用过的快递包装,除快递运单对保管、存放与回收(销毁)有明确规定外,其他几类目前均由企业或消费者自行处理。一众“剁手党”们,在畅意的买买买之后,扔扔扔也成为一大任务,大量的快递包装箱、塑料袋、胶带、填充物被不加处理地一扔了之。这些因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垃圾大部分都被用户扔进了垃圾箱或当作普通废品变卖,这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但是,目前快递行业所表现出的过度包装、包装材料不环保以及包装回收再利用难等问题,显然与政府的愿望、大众的期待相差甚远,也不利于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
束缚“绿色快递”发展的障碍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成本问题和意识问题。一方面,环保包装的成本一般会比普通包装高,加之快递企业对包装的使用需求又非常大,因此,改用环保包装后快递企业需要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虽然企业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不到位,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多少有些动力不足。因此,尽管很多快递企业已经在“绿色快递”的道路上做出探索,如邮政速递物流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起到了带头引领作用,但是,单靠快递企业自己的力量很难修成正果,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广泛支持,形成强大合力。
垃圾减量需多方合力
有关专家指出,在绿色包装研发上,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商家需要共同参与,设立基金,并补贴到绿色包装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阶段。快递企业应广泛宣传和开展包装箱回收服务,以代金券或积分等形式鼓励用户把闲置的、可再次回收利用的包装箱交由快递公司重复使用。同时,加强与小区物业的沟通,在小区内专门设置包装回收处,为包装回收提供场地支撑。受限于时间、效率等原因,揽投员往往缺乏时间和精力回收包装,快递公司应出台相关考核办法或奖励措施提高揽投员回收包装的积极性。快递企业还可加强与纸箱加工厂的合作,将回收的包装箱返回纸箱加工厂,经过处理继续使用或以一定比例换取新的环保包装箱。
绿色包装不单单是一个行业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站在转型发展的路口,快递企业唯有与相关产业形成联动效应,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绿色的快递服务。业内从业人员需要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做到适度包装,重视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消费者也需要树立快递包装低碳化理念,不要随意丢弃包装。只有大家合力营造一个具有低碳化意识的社会大环境,增强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才能真正带动快递领域绿色包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