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甘肃省金昌市以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抓手,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循环利用、能量合理流动和价值逐级增值力度,打造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金昌模式,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生发展、科技引领支撑、园区承载集聚、机制创新保障。
注重纵向拓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金昌市发挥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努力支持企业实施扩能技改和产业延伸接续项目,积极向深加工特别是新材料等领域迈进。近年来,金川公司筹集安排技改资金20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贫矿开采、选矿、冶炼、精炼、热电联产等一大批综合技改项目,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镍铜冶炼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注重横向耦合,扎实推进产业共生发展。金昌市立足发展主导产业,充分利用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横向拓展产业共生领域,配套发展化工、建材、再生资源利用等关联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由单一的有色金属产业向化工、冶金、建材及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变。目前,该市硫、磷、氯碱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注重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金昌市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一区多园”发展布局,规划建设金川新材料工业区和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同时,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集中实施关键补链项目,成功引进四川新希望、贵州宏福、内蒙古太西煤等国内知名企业加盟“循环经济圈”,配套发展PVC、磷肥、合成氨等关联产品,实现了企业集群、产业衔接、产业聚集发展。
注重科技引领,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金昌市引导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自主开发和引进推广。目前,该市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940件,在镍钴铂族金属采、选、冶及相关新材料领域拥有14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2006年到2011年,该市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和土地产出率分别提高55%、43%和55%。金川公司综合利用项目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注重节能减排,积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该市本着“新账不欠、旧账快还”的原则,强化节能减排和源头治理,在全省率先进行火电“上大压小”,率先淘汰所有立窑水泥、小造纸、小炼焦等落后产能,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河西堡园区环境达标治理3年规划,使废气、废水、废渣和工业余热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该市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2011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并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