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的治理是个"顽疾"。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试点"厨余垃圾的回收利用,但未得到大面积推广。解决厨余垃圾的关键还在于垃圾分类,但问题是,厨余垃圾分类回收还要多久才能走出"试点"?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厨余垃圾的再利用,大多方法都是将厨余垃圾初步分类后堆肥化。垃圾的再利用这固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但厨余垃圾的回收利用都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大面积推广。厨余垃圾机也仅仅是小区内观赏的一个新鲜事物,居民还不能将厨余垃圾提前分类后再丢弃。
厨余垃圾分类回收还要多久才能走出"试点"?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厨余垃圾的比例较其他国家都高。201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高达1.73亿吨,其中近半属于厨余垃圾。专家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我国蔬菜等不是净菜进城,也就是说蔬菜、瓜果进入家庭被处理后会产生很多边角料。同时,由于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合餐制而非分餐制,所以往往剩饭剩菜很多。再有就是我国家庭里几乎没有厨余垃圾粉碎机,而在发达国家这几乎是每家必备。
除此之外,我国的厨余垃圾在成分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含水率高,水分最多可占厨余垃圾比重的70%至80%。除了水分,我国厨余垃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油脂和盐的含量相对较高。总的来说,我国厨余垃圾的现状就是产量大、含水率高、油脂和盐含量高。
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有焚烧、填埋、堆肥等。然而,厨余垃圾的特点决定了其焚烧起来较为困难,因为焚烧工艺对垃圾的热值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垃圾含水率低于60%,而厨余垃圾过高的含水率使得餐厨垃圾的热值很低,使用焚烧技术进行处理时,将会极大地增加处理成本,而且污染的控制方面也较难把握。而填埋的方法往往占地空间较大,对城市而言成本较高,而且厨余垃圾由于含水量高,渗滤液量往往很大,渗滤液在填埋场如不进一步处理,很容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目前可操作的只有堆肥。
堆肥前提是做好分类
就目前而言,处理家庭厨余垃圾最好的方式是沼气化和堆肥等生物处理技术,但这需要更详细地进行垃圾分类,必须得到千家万户的主动配合。专家李润东表示,想要对厨余垃圾更好地进行后期处理,必须由每家每户在垃圾出门前就做好分类,否则和其他垃圾混在一块儿,想要再把它们分开就很麻烦了。
按照发达国家目前的做法,家庭厨余垃圾一部分是用专用的厨余垃圾处理机将其粉碎后,直接冲入下水道,其余厨余垃圾通过良好的源头分类得到单独收运与处理。但是在国内,这样的处理方式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购买处理机费用太高,使用时还需用电耗水,似乎很难让多数家庭接受。其次,市政污水管网铺设时只考虑排放污水,管径较小,如果厨余垃圾进入排污系统,远远超过其承载能力,容易造成堵塞。还有一个问题是管道中可能因此产生大量沼气,带来一些安全问题。要想参照发达国家的处理方式,还需要先重新设计和铺设市政污水管道,所以在短期内这种处理方式无法大范围推开。
将来厨余垃圾处理的趋势是,采用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方式进行。分散处理就是在社区先处理掉部分厨余垃圾;集中处理就是将社区处理不了的厨余垃圾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处理。鉴于厨余垃圾在家庭中处理的困难,李润东认为,目前可行的是将厨余垃圾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处理,优先制成沼气,剩下的残渣做清洁肥料。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将厨余垃圾先从其他垃圾中分离出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家家户户的配合,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