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马良镇围绕“产业富民、产业强村、产业兴镇”目标,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倾力打造样板工程,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马良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情况
马良镇位于沙洋县城以北,地处汉江之滨,东临汉江,江沙公路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总面积111平方公里,总人口40607人。堤坝防护林及滩涂地资源丰富,曾有“金针菇之乡”美誉。
马良镇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的总体思路,于2013年开始强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占地面积3500亩,目前已建成四大板块经济——肉牛繁育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林下经济gap种植示范基地和山药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秸秆养牛、林畜、林下经济的综合循环利用模式(秸秆、草养牛——牛粪种植食用菌——牛粪、食用菌下脚料养蚯蚓——蚯蚓养鸡、甲鱼,蚯蚓肥料种植半夏、山药)。
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制约因素
马良镇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和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是群众认识不足。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长期受传统经济理念和经营方式的影响,群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充分,对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是信访压力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与农户农田接壤,涉及征地补偿、生产运营等方面的矛盾逐渐凸显,由此引发的信访矛盾压力也逐渐加大。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位于分蓄洪区冲口地带,土壤沙化严重,农业产出率低,没有铺设自来水管道,供电主线路老化不稳定。
四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镇级财政困难,尚未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专项资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严重不足,不利于调动社会各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积极性。资金问题,成为了制约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的重大难题。
五是产业链条不长。近年来,马良镇循环经济虽然得到一定发展,建立了一些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但多是肉牛养殖基地内部的小循环,产业链条较短,总体水平不高,几大板块间的大循环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
六是发展合力不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当前,马良镇虽然建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导机构,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体系建设、推进举措、监督制约机制不够明晰、不够协调等问题。
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必须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马良镇将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循环型产业链条为纽带,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构建“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调节、企业自觉行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一是加大宣传,树立品牌,使全民深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解决推进中的遗留问题,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循环经济建设。
二是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实行规划引领。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高标准规划,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引导园区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本地实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
三是加大投入,扶优扶强,提供政策保障。进一步放宽创业领域,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全民创业的发展环境,实行内资和外资、经济园内和园外同等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四是科技支撑,大力招商,形成发展合力。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借脑借智,加大技术的革新和升级,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生态技术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推广,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与循环经济相关的产业入驻,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协作的功能稳定、高效利用能源和物质的循环经济群落。